政企合力、为业务创新作贡献

时间:2003-05-23    来源: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局长 苏金生


    对今天的电信业来说,IP技术的发展、低端用户的增加、资费的下调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怎样才能防止企业利润的下滑、保持整个电信业的增长势头?业务创新是根本的出路。当前,一些电信企业为追求短期效益,不顾国家和政府有关规定,大打价格战。恶性价格战造成企业效益下降、国有资产流失、行业发展后继乏力,对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长远利益都带来严重的损害。时间证明,价格战没有最后的赢家,打下去各个企业的路只会越走越窄。在发展的问题上,企业应该转换思路,把注意力从通过价格战抢占有限的市场转移到利用业务创新拓展新的市场上来,通过不断地开发新业务引领消费、不断地推出新业务吸引用户,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共同把市场蛋糕做大,拓宽整个产业的发展之路。
    在政府方面,政企分开后,政府虽然不再管企业的具体经营,但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宏观规划、标准制定、市场准人等手段,促进电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把握好业务创新的两个方向

    从根本上说,业务创新的方向是通过对已有产品或技术的组合,把市场的需求转变成为运营商可以赢利的业务。具体而言,当前业务创新要瞄准两个方向:
    第一,  以用户为中心,以方便用户、服务用户为方向。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社会和经济格局的急剧变化,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认识:市场全球化速度正在加快,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突破已在酝酿之中,人们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客户比以前更加见多识广,特别是买方市场的出现,顾客也变得更为挑剔。在拥挤的市场中竞争优势越来越多地产生于个性化服务。对于电信运营企业来说,要时刻以用户为中心、研究并满足用户丰富多彩的需求;应通过个性化的产品和差异化的服务,创造别人无法模仿的竞争优势。脱离了用户,业务创新也就失去了方向。现在用户的需求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企业细分市场和用户群,根
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推出不同的业务,如娱乐类、信息类、商业类、办公类等。韩国SK电讯推出的业务种类达600多种,他们针对不同年龄层的用户推出了晶牌各异的服务,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推出的短信息服务,也由于受到了市场的欢迎而大获成功。这些实例证明,运营商的业务创新必须以用户为中心!
    第二,  业务创新要面向信息化,企业在服务信息化中开辟自己的市场空间。当前,国家对信息化十分重视,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客观上为电信业务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都是很有前景的市场,运营商要以信息化为契机,对不同行业的用户需求进行研究和细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创新,推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应用模型。这样才能在推进信息化、服务信息化中获得自己的发展空间。信息化对运营商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抓住不同领域信息化应用的不同特点做好文章,紧密结合信息化及时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运营商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业务创新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与市场的适用性之间的关系。当前,电信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只讲技术的先进性是不行的,新技术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适合人们消费的市场,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业务应用来支撑。如果没有市场需求,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也不会长久。“铱星”的技术先进性是举世公认的,但由于没有市场而过早地“陨落”了。因此,市场是先进技术能否转化为成功业务的试金石。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电信业正在面临着比单一的语音通信时代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所以,我们在新业务的开发过程中,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认真研究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消费能力,克服唯技术论的倾向,制定符合实际的技术、业务政策,更好地发挥技术对电信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二,处理好新技术的采用与业务的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连续性,在连续中发展是一个普遍规律,电信业也不例外。采用新技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一些新业务,但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不可能割断历史,它们与传统业务之间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新业务只能从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新的应用必须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开发创新。目前,世界上一些新兴的运营商之所以遇到这么大的困难,主要是没有传统业务来支撑。其实,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管有多少新技术、新业务,人们之间以语音交往为主的方式不会改变。传统的电信业务以语音业务为主,将来还应以语音为基础。当然,也不能只限于语音,因为人民的信息消费需求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其他的业务,特别是多媒体业务也要尽快发展。所以,电信运营商处理好传统业务与新业务之间的关系很重要,这样才能保持发展的连续性。
    第三,  处理好电信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电信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基础电信运营业的上游,是设备制造业;在它的下游,是内容/应用信息服务业。任何一项新业务的推出,都需要这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准确定位,互相配合,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因此,业务创新仅靠运营商单打一是行不通的,运营商应调整好与第三方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内容/应用服务提供商、设备制造商的合作,共同打造新的产业价值链。这就要求各企业,特别是运营企业转变观念,克服过去那种“大而全”、“小而全”、包打天下、单打独斗的思想,树立合作共赢的新观念。随着网络带宽的迅速扩展,数据通信、移动多媒体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内容与应用服务商在产业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没有他们的广泛参与,产业链难以发挥出强大的合力。因此,运营商应主动开展与信息服务商的合作。移动短信的成功,就是电信运营商与信息服务商(ICP)携手合作的典范,它不但给移动通信公司带来了滚滚利润,而且也使处于困境中的ICP、ISP找到了新的收入增长点。与此同时,运营商也只有与制造商联手,才能提供完善的业务解决方案。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丰富多彩,运营商和制造商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它们已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我下订单你生产的关系,而是要针对市场需求合作开发,推出完整的解决方案。如大家所熟知的201校园电话卡,便是运营商与设备制造商一起攻关,针对校园消费特点而推出的一项广受欢迎的业务。

政府在推动业务创新中着重做好的几项工作

    企业是电信业务创新的主体,但业务创新不仅是企业自身的事,也是政府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推动业务创新方面,电信管理局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制定鼓励创新的政策,为业务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作为电信市场的综合管理部门,我们大力支持企业进行业务创新,鼓励电信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并将简化申报程序,在相关技术标准的制订、网上试验时间的安排、设备入网许可证的发放等方面提供优先的扶持。为规范对新型电信业务的管理,明确新业务在电信市场中的定位及发展政策,保证电信新业务健康、有序地发展,我们将结合《电信条例》,积极完善电信新业务发展的管理制度,制订并出台《新型电信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新业务市场定位、发展时机、产业发展和竞争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另外,信息产业部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在政企分开的情况下,基本上完成了号码资源的管理规划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来支持新业务的健康发展。
    第二,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技术、新业务试验。今年我们在已完成了前期跟踪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3G技术试验、宽带用户驻地网试点工作、LMDS商用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一定范围的数字集群业务商用试验、电话号码一域名对应(ENUM)技术的应用试验等。下一步,我们还将密切跟踪电信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对电信技术、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中已经和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如工PV6、软交换技术等在我国引入和发展的时机、策略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利于在电信业务发展和市场管理上取得主动。
    第三,  设备进网认证管理,确保互联互通和网络安全。新业务要通过设备来使用,易用性、统一性是设备普及推广的基本要求。由于我国电信设备市场开放较早,在标准制订上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种类繁多的电信设备,从局用设备到终端设备大量拥人我国。技术标准之间的差异,接口技术的非通用性,往往造成不同设备之间不能互联互通,同一个网络上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不能互通。另外,用户需求的日益个性化,也对终端设备提出了丰富多彩的要求。而终端标准的不统一,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新业务的推广造成障碍,影响用户对新业务的认知度。为此,我们要做好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工作,保证在多厂商、多运营商环境下实行进网许可的电信设备标准的统一,把影响互联互通和网络安全的设备排除在网络之外,切实维护网络安全,保障消费者利益。在这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颁布《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四,  密切跟踪新技术、新业务发展,进一步加快有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标准、规范先行,设备、业务跟进,这是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的一般规律。电信业全程全网的特点决定了其业务正常开展的前提,是技术标准的统一和兼容。统一的、完整的技术标准和相关的技术规范,是保证通信网的先进性、完整性和统一性,满足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业务的互操作的前提。当前新技术、新业务发展很快,但标